在三角形纸片 (如图1)中, , .小霞用5张这样的三角形纸片拼成了一个内外都是正五边形的图形(如图2).
(1) ;
(2)求正五边形 的边 的长.
参考值: , , .
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 ,与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且 . 的外接圆的圆心 的横坐标为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在 中, ,以 为直径的 与边 、 分别交于 、 两点,过点 作 ,垂足为点 .
(1)求证: 是 的切线;
(2)若 , ,求 的长.
(材料阅读)
地球是一个球体,任意两条相对的子午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如图1中的 .人们在北半球可观测到北极星,我国古人在观测北极星的过程中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工具尺(古人称它为“复矩”),尺的两边互相垂直,角顶系有一段棉线,棉线末端系一个铜锤,这样棉线就与地平线垂直.站在不同的观测点,当工具尺的长边指向北极星时,短边与棉线的夹角 的大小是变化的.
(实际应用)
观测点 在图1所示的 上,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尺在点 处测得 为 ,在点 所在子午线往北的另一个观测点 ,用同样的工具尺测得 为 . 是 的直径, .
(1)求 的度数;
(2)已知 ,求这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即 上 的长. 取
如图,在 中,半径 ,过点 的中点 作 交 于 、 两点,且 ,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 ,交 于 点.
(1)求 的半径 的长;
(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定义:
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
理解:
(1)如图1,已知 、 是 上两点,请在圆上找出满足条件的点 ,使 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在正方形 中, 是 的中点, 是 上一点,且 ,试判断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运用: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 的半径为1,点 是直线 上的一点,若在 上存在一点 ,使得 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点 的坐标.
如图, 是 的弦,过点 作 , 交 于 , .
(1)求证: 是 的切线;
(2)已知 ,点 是 上的一点.
①求 的度数;
②若 ,求 的长.
如图, 为 的直径, 为 上一点,经过点 的切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交 于 , 于 ,分别交 、 于 、 ,连接 , .
(1)求证: 平分 ;
(2)若 , ,
①求 的半径;
②求 的长.
如图,在 中, , , ,以边 上一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 经过点 .
(1)求 的半径;
(2)点 为劣弧 中点,作 ,垂足为 ,求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求 的值.
已知:如图,在 中, , 的平分线 交 于点 ,过点 作 交 于点 ,以 为直径作 .
(1)求证: 是 的切线;
(2)若 , ,求 的长.
问题:已知 、 均为锐角, , ,求 的度数.
探究:(1)用6个小正方形构造如图所示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请借助这个网格图求出 的度数;
延伸:(2)设经过图中 、 、 三点的圆弧与 交于 ,求 的弧长.
已知点 , 和直线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 计算.
例如:求点 到直线 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 ,其中 , .
所以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 到直线 的距离;
(2)已知 的圆心 坐标为 ,半径 为2,判断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直线 与 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四边形 内接于 , 为 的直径, 与 交于点 , 为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且 .
(1)求证: 为 的切线;
(2)若 , ,求 长;
(3)在(2)的条件下,若 ,求 的面积.
如图,已知 是 的直径, 为 上(异于 、 一点, 的切线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 为 上一点, 的延长线交 于点 , 为 上一点且 , 的延长线交 于点 .
(1)求证: ;
(2)若 、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求 的长;
(3)若 , ,求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