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地球的大小
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重要的经、纬线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经纬网的含义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地理常识
星空和星座
地理综合运用
地图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上表示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地图三要素
世界地理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海陆分布概况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洲界线
绘制海陆轮廓
海陆变迁
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板块的运动
世界著名山系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概况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比较
主要地形区
地形形成的原因
世界的气候
天气及其影响
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气候的地区差异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平均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降水、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的条件
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气温曲线及其应用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等温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的自然资源景观
世界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概况
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森林资源的效益
森林资源的分布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数量和存在形式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主要的新能源及其利用状况
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森林资源分布图
水资源分布图
矿产资源分布图
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人口数量概况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曲线图及其应用
人口分布图及其应用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世界政治地图和地理分区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国界的意义
不同国界符号的含义
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政区图
世界地理区域图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
世界的主题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重要的国际组织
四大洲概况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亚洲的气候
亚洲的河湖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亚洲的时区和日界线
亚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欧洲的地理位置
欧洲的地形
欧洲的气候
欧洲的河湖
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欧洲的时区和日界线
欧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非洲的地理位置
非洲的地形
非洲的气候
非洲的河湖
非洲的人口与国家
非洲的时区和日界线
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美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
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南北美洲的居民与经济
亚洲地区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亚主要的半岛、岛屿、国家和首都
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和河流
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
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
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东南亚华侨和华人在当地的重大影响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东南亚的分布
东南亚的山脉和河流的走向
东南亚的农作物分布图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亚的半岛、地形区、河流、国家和首都
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中亚的矿产资源和工业
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
西亚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
西亚的主要海洋、海湾、海峡和湖泊
西亚的国家和城市
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
西亚的石油生产及意义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
西亚石油产量统计图
西亚石油的集中产区
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响
亚洲部分国家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的资源和经济
日本的温湿气候
日本东西融合的文化
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工业带和主要工业城市图
新加坡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和经济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资源
印度的特征
印度的农业及分布
印度的工业及分布
印度的居民和城市
印度河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巴基斯坦的灌溉农业和主要城市
哈萨克斯坦的矿产和农业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和范围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水资源的缺乏和利用
以色列的灌溉农业技术
沙特阿拉伯
非洲地区与部分国家
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北非的主要海峡、沙漠和河流
北非的矿产资源
北非的居民和宗教
北非人民的生活概况
埃及及其首都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化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埃及的矿产、农业和旅游业
苏伊士运河及其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非洲的主要岛屿、山脉、裂谷、河流
非洲的主要国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非洲干旱与荒漠化问题
非洲主要农矿产品的分布及出口
非洲的矿产与经济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概况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欧洲地区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和河流
欧洲西部的主要港口、国家和首都
欧洲的海岸特点
欧洲山地与平原的分布
欧洲冰川作用下的地形
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欧洲的矿产与经济
欧洲人民的生活概况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气候受海洋影响情况
欧洲经济概况
欧洲煤、铁资源分布及对工业区形成的影响
欧盟及其组成
欧洲的居民、人口分布与国家分布
欧洲西部的文化景观、旅游胜地与旅游业
不列颠群岛与英吉利海峡
泰晤士河与北海油田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作用
工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巴黎盆地
莱茵河的水运与污染治理
波德平原的农业发展
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东部主要国家和首都
欧洲主要国家
英国国土的组成
英国工业的分布及其变化
法国工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法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德国的地形特征
慕尼黑、汉堡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德国南部新兴工业区的形成与分布
德国城市建设的特点
米兰、都灵、热那亚工业区
东北部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的工业、农业及分布
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和城市
俄罗斯的领土跨越欧亚两洲
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差异
俄罗斯温带大陆性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特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
俄罗斯的煤、铁、石油、森林资源
俄罗斯主要工业区和工业部分及其分布
俄罗斯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及其分布
俄罗斯的经济重心分布
俄罗斯的民族、人口及其分布
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概况
乌克兰的工业、农业及分布
乌克兰的主要城市
瑞典的林业与工矿业
瑞士的旅游业
法国的邻国、地形、河流与气候
北海渔场和挪威渔业
荷兰的围海造田和乳畜业
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业
美洲地区
北美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北美的主要海湾、岛屿、国家和首都
北美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北美的居民的组成
北美人民的生活概况
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拉丁美洲的主要岛屿、临海、海峡与河流
拉丁美洲的地形区、国家和首都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拉丁美洲的暖湿气候特征及特有的动植物
拉丁美洲主要的农矿产品及其分布
拉丁美洲民族经济的发展
拉丁美洲的居民与语种
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概况和人文景观
美洲主要国家
加拿大的人口及其分布和居民的组成
加拿大的矿产、森林和水能资源
秘鲁渔场和纽芬兰渔场
加拿大的自然地理特征
加拿大的工农业生产及分布
加拿大的人口、城市和语言
加拿大的英语区和法语区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美国的工农业生产及分布
美国的人口、居民和主要城市
美国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的分布
美国的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
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美国的三大工业区
巴西的亚马逊平原与亚马逊河
美国人口及其分布和居民的组成
巴西的国家面积与人口数量
巴西的人口分布和城市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
巴西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巴西首都迁移的原因
墨西哥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
墨西哥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墨西哥主要的农矿产品及民族经济的发展
大洋洲与南北极地区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洋洲的大陆、主要岛屿、群岛和国家
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澳大利亚的陆地特点、国家和城市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
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澳大利亚的草原与沙漠
澳大利亚工矿业、养羊业与耕作业
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
澳大利亚的人口、居民和主要城市及其分布
澳大利亚的居民构成和生活概况
极地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极地地区的气候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极地地区的居民
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洲环境的意义
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长城站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科考站
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
人类交通运输和通讯方式的改进
贸易的发展对人类交往的影响
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北京时间
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
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时的推算
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
中国地理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中国的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
中国的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
中国的陆疆长度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
中国的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的分布
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保卫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区图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数量概况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人口政策
中国的56个民族
民族的分布特点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
独特的民族风情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与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中国的大陆架
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地势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中国的气候
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湖泊的概况
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主要河流的分布
淡水湖与咸水湖
主要淡水湖与咸水湖的分布
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长江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等方面的优势
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黄河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
黄河的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
珠江的源流概况和水系组成
珠江航运与水能开发的意义
京杭运河的特征
京杭运河的起止点以及沟通的水系
京杭运河通航的河段
中国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林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草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概况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的意义
我国森林与草场资源的分布
保护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的意义
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意义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海洋污染及防治
水能资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性
中国的农业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
我国农业的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
影响作物品种变化的市场因素
林业的发展现状
四大牧区
畜牧业的基本情况与分布
水产业的发展概况
影响农业的因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结构的变化
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大林区的分布及特点
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
煤炭工业的分布
钢铁工业的分布
石油化工工业的分布
机械工业的分布
纺织工业的分布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影响工业的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高新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一带一路”战略
新世纪的经济战略设立“国家级新区”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的地位
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
海洋运输与内河运输
管道 运输
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重要的公路干线及高速公路
海洋航运路线及主要海港
航空运输的发展
商业中心的形成
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
集市贸易的特点
对外贸易的发展
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变化和重要的边境口岸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
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
中国地理分区与世界中的中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北方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
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的形成条件
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
华北平原粮棉产区的形成条件
辽中南重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
京津唐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
环渤海区域工业的发展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稠密的铁路网
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城市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华北平原旱、涝、碱和风沙的综合治理
华北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方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湖泊
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
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的形成条件
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的特点
四川盆地耕作业的特点
水产业的现状
主要的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的分布
长江中游及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色
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
五大经济特区的建设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红壤的特点和改良措施
淮河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台湾、特别行政区、青藏和西北地区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
台湾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
台湾的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组成
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
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组成
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青藏的主要农牧产品
青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
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青藏资源和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灌溉农业的条件
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畜牧业发展条件及主要牧场的分布
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
西北地区的开发
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中国其他各省市
天津市
河北省
辽宁省
山东省
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徽省

“三高四新”看湖南

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推进三湘四水高质量发展。读图,回答问题。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其中,享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美誉的是________市。

(2)湖南省通江达海门户枢纽、重要石油化工城市是________市。

(3)郴州被称为湖南“南大门”,从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说明郴州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协调发展高质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经过多年努力,黄河流域变得地绿、水清、天蓝,经济生态走向良性循环。

(1)读图1,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_____(填写地形区),黄河流域“地绿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______。

青海省共和县利用“富光、丰水、风好”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清洁能源产业正在高原上“风生水起”。(注:太阳能丰富区日照时数一般大于2600小时/年)

(2)根据图文信息,分别说明该县太阳能与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治沙过程中,过去栽种高大乔木树种成活率低,后来引种耗水较少的针叶树种——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风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转变,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3)读图3,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简述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龙口市炼铝工业过去靠“晋煤外运”提供能源,现在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从青海输送大量清洁能源(即“青电入鲁”工程),实现了经济生态良性发展。

(4)简要说明“青电入鲁”工程对于能源输入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食品安全系民生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不仅要装满“米袋子”,还要充实“菜篮子”。读表1与图,回答问题。

(1)读图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没有大型商品蔬菜基地分布的是________。

目前,商品蔬菜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等跨区域蔬菜调配方案为各地区“菜篮子”全年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2)东北地区居民入冬前家家户户“囤秋菜”的现象逐渐减少,这得益于“________”跨区域蔬菜调配。湛江是我国北方冬季蔬菜供应地之一,简述其冬季蔬菜种植的气候优势。________。

山东寿光设有“中国蔬菜博物馆”,馆内矗立着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铜像,他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收种之时,择取好穗纯色者,留作种子。”强调了农业育种的重要性。

(3)我国不断创新农业育种方式,如太空育种、杂交育种等。山东寿光太空椒、太空番茄的育种方式属于_____。

华南地区在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的季节蔬菜供应紧张,高山高原蔬菜及时缓解了该局面。

(4)读图文材料,我国华南地区蔬菜供应相对紧张的季节为________。从云南元谋、河西走廊、河北张北三处蔬菜基地中选择一处作为粤菜菜心供应地,根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其夏季可生产优质菜心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区域认知话国家

中法、中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读图,回答问题。

(1)法国、俄罗斯两国同属欧洲国家。其中,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_。

(2)1919~1920年,我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在巴黎、里昂等大城市以及一些重要工业区学习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以期为将来中国的发展做贡献。读图,归纳赴法勤工俭学地的分布特征。

(3)1921年,赴苏俄留学生乘坐火车从海参崴前往莫斯科。因煤炭断供,利用沿线丰富的_______资源,火车动力改烧木材,历时三个月才到达目的地。

(4)法国洛林工业区和俄罗斯莫斯科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读图,指出以上两大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资源条件。_________。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地区合作向未来

环太平洋地区在经济、贸易、科技及产业合作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其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该地区重要区域性组织。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涵盖了众多经济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它们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1)读图,2023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前十位的国家中,位于环太平洋地区的有_______个。

(2)读图1资料卡,从劳动力及销售市场角度,分析耐克在越南、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_______。

适合远距离旅行的房车在澳大利亚市场需求大,吸引相关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该国投资建厂。

(3)根据澳大利亚突出的地理环境特征,简述该国房车需求大的主要原因。

蓝莓在温带地区种植广泛,喜温、喜湿、喜光、怕涝,一般在当地夏季上市。智利是全球蓝莓主要产地与出口国,其生产的蓝莓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口感甜美,上市时间通常在11月至次年2~3月。

(4)智利蓝莓运往中国的主要运输方式有海运与空运,对新鲜度和时效性要求高的多采用_______(运输方式)。

(5)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智利蓝莓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及其在中国上市的季节优势。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全球创新强国包括瑞典、美国、德国、中国等国家。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全球创新强国分布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洲。

(2)高铁技术是中国创新名片。通过“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合作方式,我国向海外输出高铁技术。中国在非洲援建高速铁路的合作方式属_________。

(3)宜家(IKEA)是以创新理念为引领的知名家居品牌,源于森林资源丰富的瑞典,多采用创新工艺与环保材料等绿色生产方式以减少木材消耗。该生产方式对全球大气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

(4)对比慕尼黑、班加罗尔、西雅图,玲玲和贝贝围绕“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发表各自意见,你认可谁的观点?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地理实践融五育

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翻越长征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它在地图上叫越城岭,归属南岭,地处湘桂交界处。这里悬崖峭壁,翻越艰险。某中学拟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分三路翻越老山界。读图,回答问题。

(1)越城岭为_____走向,给红军西行设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2)图中①②③研学路线中,行进较轻松的是_______路线。

(3)登山需克服坠入山崖、蚊虫叮咬、寒冷失温、高寒缺氧等障碍。此季节,红军翻越越城岭时有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哪些?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指(

A.

九连山

B.

昭山

C.

岳麓山

D.

壶山


2百舸争流描述了湘江长沙段(

A.

落差大

B.

灌溉广

C.

汛期短

D.

航运忙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人工智能技术(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交通运输

B.

科技人才

C.

原料能源

D.

人口数量


2)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有(

①酒店机器人送餐

②物流自动分拣货物

③智能辅助驾驶

④完全取代教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河口


2)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A.

河道变宽

B.

港口密布

C.

湖泊众多

D.

地上悬河


3)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

A.

土壤污染

B.

水体污染

C.

旱涝灾害

D.

物种锐减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A.

深入内陆

B.

靠近海洋

C.

纬度增高

D.

地势抬升


2怒江72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围绕埃及与巴西两国地理特征展开讨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尼罗河流域相比,亚马孙河流域人口较少的原因是该地(

A.

寒冷,以降雪为主

B.

干旱,蒸发较旺盛

C.

高寒,生命“禁区”

D.

湿热,不利人类活动


2)埃及、巴西两国均为(

①白色人种为主

②发展中国家

③阿拉伯语为主

④多信仰佛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埃及与巴西合作的重要领域包括(

①应对气候变化

②大规模砍伐雨林

③清洁能源开发

④文化交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穿越连绵山区,南至老挝首都万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老铁路沿线见到的景象可能有(

A.

平原广阔

B.

冰川广布

C.

山河相间

D.

海岸沙滩


2)从老挝发出的货运班列中,货物占比最大的是(

A.

咖啡

B.

芯片

C.

奶制品

D.

汽车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传统民居反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的民居风格迥异,反映了亚洲(

①河流短小

②气候复杂

③地形多样

④降水均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甲地木屋结构有利于(

A.

抗震

B.

防风沙

C.

防寒

D.

防火灾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上海、深圳是中国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2012~2022年上海、深圳人口和GDP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

上海人口数量快速增加

B.

深圳人口增长总数多于上海

C.

上海GDP在2020年最高

D.

深圳GDP已赶超上海


2)深圳人口快速增长,对其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A.

缓解了交通拥堵

B.

阻碍高新技术发展

C.

中小学学位紧张

D.

促进住房条件改善

来源: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5-01-2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