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自变量 与因变量 的对应关系如表呈现的规律.
|
|
|
|
0 |
1 |
2 |
|
|
|
12 |
11 |
10 |
9 |
8 |
|
(1)直接写出函数解析式及其图象与 轴和 轴的交点 , 的坐标;
(2)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1)求得的函数的图象交于 , 两点, 为坐标原点且 ,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 ,点 与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与(1)求得的函数的图象上,直接写出 与 的大小关系.
在同一坐标系中,若正比例函数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 与 的关系,下面四种表述① ;② 或 ;③ ;④ .正确的有
A. |
4个 |
B. |
3个 |
C. |
2个 |
D. |
1个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为坐标原点,点 , 在函数 的图象上(点 的横坐标大于点 的横坐标),点 的坐标为 ,过点 作 轴于点 ,过点 作 轴于点 ,连接 , .
(1)求 的值.
(2)若 为 中点,求四边形 的面积.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的坐标为 , 轴于点 ,点 是线段 上的点,连结 .点 在线段 上,且 ,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时, 的取值范围是
A. |
|
B. |
|
C. |
|
D. |
|
如图,已知点 、 , ,点 为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小明说:"点 从点 运动至点 的过程中, 值逐渐增大,当点 在点 位置时 值最小,在点 位置时 值最大."
(1)当 时.
①求线段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②你完全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若完全同意,请说明理由;若不完全同意,也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的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若小明的说法完全正确,求 的取值范围.
小明同学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 、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常数 、 的值满足
A. |
, |
B. |
, |
C. |
, |
D. |
, |
如图,等腰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作边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运动个单位长度,到达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则 .
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点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过作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1)求的值及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若,求的面积.
如图所示,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直线交轴于点,且点的纵坐标为5,过点、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且.
(1)若点为线段的中点,求的值;
(2)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小于3.
①求证:;
②把称为,,,两点间的“距离”,记为,求,,的值.
如图,△,△,△,,△,都是一边在轴上的等边三角形,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都在轴上,则的坐标为 .
反比例函数 经过点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
B. |
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
C. |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
D. |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
如图,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都经过点 和点 .
(1) , ;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 时 的取值范围;
(3)若点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一点,过点 作 轴,垂足为 ,则 的面积为 .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分别交于 , 两点,连接 , .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的面积为 ;
(3)直接写出 时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