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顶点 B 的坐标为 ( 4 , 2 ) ,直线 y = - 1 2 x + 5 2 与边 AB BC 分别相交于点 M N ,函数 y = k x ( x > 0 ) 的图象过点 M

(1)试说明点 N 也在函数 y = k x ( x > 0 ) 的图象上;

(2)将直线 MN 沿 y 轴的负方向平移得到直线 M ' N ' ,当直线 M ' N ' 与函数 y = = k x ( x > 0 ) 的图象仅有一个交点时,求直线 M ' N ' 的解析式.

来源: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OA = 4 OC = 3 ,动点 P 从点 C 出发,沿射线 CB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O 出发,沿 x 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 P 、点 Q 的运动时间为 t ( s )

(1)当 t = 1 s 时,求经过点 O P 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 t = 2 s 时,求 tan QPA 的值;

(3)当线段 PQ 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 M ,且 BM = 2 AM 时,求 t ( s ) 的值;

(4)连接 CQ ,当点 P Q 在运动过程中,记 ΔCQP 与矩形 O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求 S t 的函数关系式.

来源: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 BC = 3 ,动点 P 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BC 方向移动,作 ΔPAB 关于直线 PA 的对称 ΔPAB ' ,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 s )

(1)若 AB = 2 3

①如图2,当点 B ' 落在 AC 上时,显然 ΔPAB ' 是直角三角形,求此时 t 的值;

②是否存在异于图2的时刻,使得 ΔPCB '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 P 点不与 C 点重合时,若直线 PB '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M ,且当 t < 3 时存在某一时刻有结论 PAM = 45 ° 成立,试探究:对于 t > 3 的任意时刻,结论“ PAM = 45 ° ”是否总是成立?请说明理由.

来源: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矩形 ABCD 中, AB = 5 cm ,点 P 为对角线 AC 上的一点,且 AP = 2 5 cm .如图①,动点 M 从点 A 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 A B C 的方向匀速运动(不包含点 C ).设动点 M 的运动时间为 t ( s ) ΔAPM 的面积为 S ( c m 2 ) S t 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

(1)直接写出动点 M 的运动速度为       cm / s BC 的长度为    cm

(2)如图③,动点 M 重新从点 A 出发,在矩形边上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 N 从点 D 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 D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设动点 N 的运动速度为 v ( cm / s ) .已知两动点 M N 经过时间 x ( s ) 在线段 BC 上相遇(不包含点 C ),动点 M N 相遇后立即同时停止运动,记此时 ΔAPM ΔDPN 的面积分别为 S 1 ( c m 2 ) S 2 ( c m 2 )

①求动点 N 运动速度 v ( cm / s ) 的取值范围;

②试探究 S 1 · S 2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 S 1 · S 2 的最大值并确定运动时间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来源: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 BC > AB BAD 的平分线 AF BD BC 分别交于点 E F ,点 O BD 的中点,直线 OK / / AF ,交 AD 于点 K ,交 BC 于点 G

(1)求证:① ΔDOK ΔBOG ;② AB + AK = BG

(2)若 KD = KG BC = 4 - 2

①求 KD 的长度;

②如图2,点 P 是线段 KD 上的动点(不与点 D K 重合), PM / / DG KG 于点 M PN / / KG DG 于点 N ,设 PD = m ,当 S ΔPMN = 2 4 时,求 m 的值.

来源:2016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 6 cm BC = 8 cm ,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O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 cm / s ;同时,点 Q 从点 D 出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 cm / 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 PO 并延长,交 BC 于点 E ,过点 Q QF / / AC ,交 BD 于点 F .设运动时间为 t ( s ) ( 0 < t < 6 ) ,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 ΔAOP 是等腰三角形?

(2)设五边形 OECQF 的面积为 S ( c m 2 ) ,试确定 S t 的函数关系式;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S 五边形 OECQF : S ΔACD = 9 : 16 ?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D 平分 COP ?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问题提出:如何将边长为 n ( n 5 ,且 n 为整数)的正方形分割为一些 1 x 5 2 × 3 的矩形( axb 的矩形指边长分别为 a b 的矩形)?

问题探究: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解决,再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探究一:

如图①,当 n = 5 时,可将正方形分割为五个 1 × 5 的矩形.

如图②,当 n = 6 时,可将正方形分割为六个 2 × 3 的矩形.

如图③,当 n = 7 时,可将正方形分割为五个 1 × 5 的矩形和四个 2 × 3 的矩形

如图④,当 n = 8 时,可将正方形分割为八个 1 × 5 的矩形和四个 2 × 3 的矩形

如图⑤,当 n = 9 时,可将正方形分割为九个 1 × 5 的矩形和六个 2 × 3 的矩形

探究二:

n = 10 ,11,12,13,14时,分别将正方形按下列方式分割:

所以,当 n = 10 ,11,12,13,14时,均可将正方形分割为一个 5 × 5 的正方形、一个 ( n - 5 ) × ( n - 5 ) 的正方形和两个 5 × ( n - 5 ) 的矩形.显然, 5 × 5 的正方形和 5 × ( n - 5 ) 的矩形均可分割为 1 × 5 的矩形,而 ( n - 5 ) × ( n - 5 ) 的正方形是边长分别为5,6,7,8,9的正方形,用探究一的方法可分割为一些 1 × 5 2 × 3 的矩形.

探究三:

n = 15 ,16,17,18,19时,分别将正方形按下列方式分割:

请按照上面的方法,分别画出边长为18,19的正方形分割示意图.

所以,当 n = 15 ,16,17,18,19时,均可将正方形分割为一个 10 × 10 的正方形、一个 ( n - 10 ) × ( n - 10 ) 的正方形和两个 10 × ( n - 10 ) 的矩形.显然, 10 × 10 的正方形和 10 × ( n - 10 ) 的矩形均可分割为 1 x 5 的矩形,而 ( n - 10 ) × ( n - 10 ) 的正方形又是边长分别为5,6,7,8,9的正方形,用探究一的方法可分割为一些 1 × 5 2 × 3 的矩形.

问题解决:如何将边长为 n ( n 5 ,且 n 为整数)的正方形分割为一些 1 × 5 2 × 3 的矩形?请按照上面的方法画出分割示意图,并加以说明.

实际应用:如何将边长为61的正方形分割为一些 1 × 5 2 × 3 的矩形?(只需按照探究三的方法画出分割示意图即可)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矩形 ABCD 中, AB = 3 AD = 4 ,动点 Q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B 向点 B 移动;同时点 P 从点 B 出发,仍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BC 向点 C 移动,连接 QP QD PD .若两个点同时运动的时间为 x ( 0 < x 3 ) ,解答下列问题:

(1)设 ΔQPD 的面积为 S ,用含 x 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S ;当 x 为何值时, S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小值;

(2)是否存在 x 的值,使得 QP DP ?试说明理由.

来源:2016年宁夏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Rt Δ ABC 的斜边 AB y 轴上,边 AC x 轴交于点 D AE 平分 BAC 交边 BC 于点 E ,经过点 A D E 的圆的圆心 F 恰好在 y 轴上, F y 轴相交于另一点 G

(1)求证: BC F 的切线;

(2)若点 A D 的坐标分别为 A ( 0 , - 1 ) D ( 2 , 0 ) ,求 F 的半径;

(3)试探究线段 AG AD CD 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来源: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已知矩形 ABCD 中, AB = 4 AD = m ,动点 P 从点 D 出发,在边 DA 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A 运动,连接 CP ,作点 D 关于直线 PC 的对称点 E ,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 s )

(1)若 m = 6 ,求当 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对应的 t 的值.

(2)已知 m 满足:在动点 P 从点 D 到点 A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时刻 t ,使点 E 到直线 BC 的距离等于3,求所有这样的 m 的取值范围.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1 , 4 ) B ( 4 , 1 ) C ( m , 0 ) D ( 0 , n )

(1)四边形 ABCD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此时四边形 ABCD 的形状为      

(2)在(1)的情况下, P AB 的中点, E AD 上一动点,连接 PE ,作 PF PE 交四边形的边于点 F ,在点 E D 运动到 A 的过程中:

①求 tan PEF 的值;

②若 EF 的中点为 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点 Q 所经过的路线长.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副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1 , 4 ) B ( 4 , 1 ) C ( m , 0 ) D ( 0 , n )

(1)四边形 ABCD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此时四边形 ABCD 的形状为      

(2)在(1)的情况下, P AB 的中点, E AD 上一动点,连接 PE ,作 PF PE 交四边形的边于点 F ,在点 E D 运动到 A 的过程中:

①求 tan PEF 的值;

②若 EF 的中点为 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点 Q 所经过的路线长.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副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已知 AB = 1 BC = 3 ,点 E 在边 CD 上移动,连接 AE ,将多边形 ABCE 沿直线 AE 翻折,得到多边形 AB ' C ' E ,点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 B ' C '

(1)当 B ' C ' 恰好经过点 D 时(如图 1 ),求线段 CE 的长;

(2)若 B ' C ' 分别交边 AD CD 于点 F G ,且 DAE = 22 . 5 ° (如图 2 ) ,求 ΔDFG 的面积;

(3)在点 E 从点 C 移动到点 D 的过程中,求点 C ' 运动的路径长.

来源: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折纸的思考.

(操作体验)

用一张矩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 ABCD ( AB > BC ) (图①),使 AB DC 重合,得到折痕 EF ,把纸片展平(图②).

第二步,如图③,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 C 落在 EF 上的 P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 B ,得到折痕 BG ,折出 PB PC ,得到 ΔPBC

(1)说明 ΔPBC 是等边三角形.

(数学思考)

(2)如图④,小明画出了图③的矩形 ABCD 和等边三角形 PBC .他发现,在矩形 ABCD 中把 ΔPBC 经过图形变化,可以得到图⑤中的更大的等边三角形,请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

(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 3 cm ,另一边长为 acm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 a 的值,在矩形中都能画出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请画出不同情形的示意图,并写出对应的 a 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4)用一张正方形铁片剪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 4 cm 1 cm 的直角三角形铁片,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的最小值为        cm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问题呈现:

如图1,点 E F G H 分别在矩形 ABCD 的边 AB BC CD DA 上, AE = DG ,求证: 2 S 四边形 EFGH = S 矩形 ABCD .( S 表示面积)

实验探究:

某数学实验小组发现:若图1中 AH BF ,点 G CD 上移动时,上述结论会发生变化,分别过点 E G BC 边的平行线,再分别过点 F H AB 边的平行线,四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 A 1 B 1 C 1 D 1 ,得到矩形 A 1 B 1 C 1 D 1

如图2,当 AH > BF 时,若将点 G 向点 C 靠近 ( DG > AE ) ,经过探索,发现: 2 S 四边形 EFGH = S 矩形 ABCD + S 矩形 A 1 B 1 C 1 D 1

如图3,当 AH > BF 时,若将点 G 向点 D 靠近 ( DG < AE ) ,请探索 S 四边形 EFGH S 矩形 ABCD S 矩形 A 1 B 1 C 1 D 1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请直接应用“实验探究”中发现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4,点 E F G H 分别是面积为25的正方形 ABCD 各边上的点,已知 AH > BF AE > DG S 四边形 EFGH = 11 HF = 29 ,求 EG 的长.

(2)如图5,在矩形 ABCD 中, AB = 3 AD = 5 ,点 E H 分别在边 AB AD 上, BE = 1 DH = 2 ,点 F G 分别是边 BC CD 上的动点,且 FG = 10 ,连接 EF HG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 EFGH 面积的最大值.

来源: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