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正方形
的面积为
,点
在
边上,点
在
的延长线上,设以线段
和
为邻边的矩形的面积为
,且
.
(1)求线段的长;
(2)若点为
边的中点,连接
,求证: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原点,点
,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
.矩形
的顶点
,
,
分别在
,
,
上,
.
(Ⅰ)如图①,求点的坐标;
(Ⅱ)将矩形沿
轴向右平移,得到矩形
,点
,
,
,
的对应点分别为
,
,
,
.设
,矩形
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①如图②,当矩形与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时,
,
分别与
相交于点
,
,试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
,并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②当时,求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矩形,点
,点
,点
.以点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
,得到矩形
,点
,
,
的对应点分别为
,
,
.
(Ⅰ)如图①,当点落在
边上时,求点
的坐标;
(Ⅱ)如图②,当点落在线段
上时,
与
交于点
.
①求证;
②求点的坐标.
(Ⅲ)记为矩形
对角线的交点,
为
的面积,求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矩形中,
,
是
延长线上一点,且
,连接
,交
于点
,以
为一边在
的左下方作正方形
,连接
.试判断线段
与
的位置关系.
探究展示:勤奋小组发现,垂直平分
,并展示了如下的证明方法:
证明:,
.
,
.
四边形
是矩形,
.
.(依据
,
.
.
即是
的
边上的中线,
又,
.(依据
垂直平分
.
反思交流:
(1)①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分别是指什么?
②试判断图1中的点是否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请直接回答,不必证明;
(2)创新小组受到勤奋小组的启发,继续进行探究,如图2,连接,以
为一边在
的左下方作正方形
,发现点
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请你给出证明;
探索发现:
(3)如图3,连接,以
为一边在
的右上方作正方形
,可以发现点
,点
都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除此之外,请观察矩形
和正方形
的顶点与边,你还能发现哪个顶点在哪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请写出一个你发现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综合与实践
背景阅读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为了方便,在本题中,我们把三边的比为的三角形称为
,4,
型三角形,例如:三边长分别为9,12,15或
,
,
的三角形就是
,4,
型三角形,用矩形纸片按下面的操作方法可以折出这种类型的三角形.
实践操作 如图1,在矩形纸片中,
,
.
第一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沿过点
的直线折叠,使点
落在
上的点
处,折痕为
,再沿
折叠,然后把纸片展平.
第二步:如图3,将图2中的矩形纸片再次折叠,使点与点
重合,折痕为
,然后展平,隐去
.
第三步:如图4,将图3中的矩形纸片沿折叠,得到△
,再沿
折叠,折痕为
,
与折痕
交于点
,然后展平.
问题解决
(1)请在图2中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
(2)请在图4中判断与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请在图4中证明,4,
型三角形;
探索发现
(4)在不添加字母的情况下,图4中还有哪些三角形是,4,
型三角形?请找出并直接写出它们的名称.
如图,在中,
,
是
的外接圆,点
在
上,且
,过点
作
的垂线,与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并与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
(1)求证:是
的切线;
(2)若的半径
,
,求
的长.
某校拟建一个面积为 的矩形健身区,张老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出使周长最小的建造方案,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列式
设矩形的一边长是 ,则另一边长是 ,若周长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画图
①列表
|
|
4 |
6 |
10 |
13 |
16 |
20 |
25 |
30 |
|
|
|
58 |
|
40 |
|
|
|
58 |
|
|
表中
②描点:如图所示;
③连线:请在图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发现
图象最低点的坐标为 ,即当 时,周长 有最小值 ;
(4)验证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行配方,得出 .
.
当 时, 有最小值;
此方程可化为 ;
当 时,周长 有最小值 .
如图,在中,
,
,
.点
从点
出发,沿
向终点
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沿射线
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点
到达终点时,
、
同时停止运动.当点
不与点
、
重合时,过点
作
于点
,连结
,以
、
为邻边作
.设
与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点
的运动时间为
秒.
(1)①的长为 ;
②的长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为 .
(2)当为矩形时,求
的值;
(3)当与
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时,求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当过点且平行于
的直线经过
一边中点时,直接写出
的值.
如图,在矩形中,
,
.
,
两点分别从
,
同时出发,点
沿折线
运动,在
上的速度是
,在
上的速度是
;点
在
上以
的速度向终点
运动,过点
作
,垂足为点
.连接
,以
,
为邻边作
.设运动的时间为
,
与矩形
重叠部分的图形面积为
(1)当时,
;
(2)求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
的取值范围;
(3)直线将矩形
的面积分成
两部分时,直接写出
的值.
如图①,是矩形
的对角线,
,
.将
沿射线
方向平移到△
的位置,使
为
中点,连接
,
,
,
,如图②.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形的周长为 ;
(3)将四边形沿它的两条对角线剪开,用得到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与其面积相等的矩形,直接写出所有可能拼成的矩形周长.
如图①,在中,
,
,
,点
从点
出发,沿折线
向终点
运动,在
上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在
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
从点
出发,沿
方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
,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
停止时,点
也随之停止.设点
运动的时间为
秒.
(1)求线段的长;(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当
与
的一边平行时,求
的值;
(3)如图②,过点作
于点
,以
,
为邻边作矩形
,点
为
的中点,连结
.设矩形
与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①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时,求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直接写出
将矩形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
时
的值.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非常重视古代数学家贾宪提出的“从长方形对角线上任一点作两条分别平行于两邻边的直线,则所得两长方形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这一推论,他从这一推论出发,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复原了《海岛算经》九题古证.
(以上材料来源于《古证复原的原理》、《吴文俊与中国数学》和《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
请根据该图完成这个推论的证明过程.
证明:,
.
易知,,
,
.
可得.
如图,六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 是其中一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请在大长方形中完成下列画图,要求:①仅用无刻度直尺,②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
(1)在图1中画出一个 角,使点 或点 是这个角的顶点,且 为这个角的一边;
(2)在图2中画出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年云南省昆明市)如图,AH是⊙O的直径,AE平分∠FAH,交⊙O于点E,过点E的直线FG⊥AF,垂足为F,B为直径OH上一点,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
(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
(2)若CD=10,EB=5,求⊙O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