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其中“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是一位元代的学者,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你会肯定何人的学说?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生活在南宋,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认为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他是(  )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