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皇帝这一做法受(  )

A.孔子思想影响
B.董仲舒思想影响
C.朱熹思想影响
D.王阳明思想影响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法制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理性化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生活在南宋,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认为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他是(  )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

A.反对封建礼教
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儒学经典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位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倡西学、兴民权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近代某派别的一些主张和基本活动。据此推断该派别是 (  )

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抵抗派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科技
B.日本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发达
C.国人认为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变法运动影响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A.颁布《临时约法》 B.实现国共合作
C.提出平均地权 D.建立同盟会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
B.坚持“城市中心”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B.苏联的帮助和支持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提出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非工具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拉斐尔 D.康德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

A.本身带有浓重的封建残余
B.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
C.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
D.与民族民主潮流的相悖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学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这个流派是指(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77年的一幅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中,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该画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予以报道。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

A.娱乐大众 B.传播资讯
C.远程教育 D.艺术鉴赏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普朗克打破该看法的成就是(  )

A.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B.量子理论的提出
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的发现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他报道的科技成就是(  )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