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 B.格物致知 |
C.心即理也 |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心学”的创立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
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 |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 B.李贽 | C.朱熹 | D.王守仁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从图1到图2体现了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规范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B.“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 |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
D.“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