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B.李贽 C.朱熹 D.王守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批判专制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心学”的创立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