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点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过作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1)求的值及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若,求的面积.
如图所示,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直线交轴于点,且点的纵坐标为5,过点、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且.
(1)若点为线段的中点,求的值;
(2)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小于3.
①求证:;
②把称为,,,两点间的“距离”,记为,求,,的值.
如图,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都经过点 和点 .
(1) , ;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 时 的取值范围;
(3)若点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一点,过点 作 轴,垂足为 ,则 的面积为 .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分别交于 , 两点,连接 , .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的面积为 ;
(3)直接写出 时 的取值范围.
九年级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进一步研究了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共探究过程如下:
(1)绘制函数图象,如图1.
列表:下表是 与 的几组对应值,其中 ;
|
|
|
|
|
|
|
1 |
2 |
3 |
|
|
|
|
1 |
2 |
4 |
4 |
2 |
|
|
|
描点:根据表中各组对应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画出了部分图象.请你把图象补充完整;
(2)通过观察图1,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
① ;
② ;
(3)①观察发现:如图2.若直线 交函数 的图象于 , 两点,连接 ,过点 作 交 轴于 .则 ;
②探究思考:将①中"直线 "改为"直线 ",其他条件不变,则 ;
③类比猜想:若直线 交函数 的图象于 , 两点,连接 ,过点 作 交 轴于 ,则 .
如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 、 两点,点 在第四象限, 轴.
(1)求 的值;
(2)以 、 为边作菱形 ,求 点坐标.
如图,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为,在第四象限的交点为,直线为坐标原点)与函数的图象交于另一点.过点作轴的平行线,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的面积为6.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点,的坐标和的面积.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二、四象限的点和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点,的面积为4.
(1)分别求出和的值;
(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中的取值范围;
(3)在轴上取点,使取得最大值时,求出点的坐标.
若一个函数当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函数表达式不同,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下面我们参照学习函数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分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
0 |
1 |
2 |
3 |
||||||||||||
1 |
2 |
1 |
0 |
1 |
2 |
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取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相应的点,如图所示.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观察描出的这些点的分布,作出函数图象;
(2)研究函数并结合图象与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在函数图象上,则 , ;(填“”,“ ”或“”
②当函数值时,求自变量的值;
③在直线的右侧的函数图象上有两个不同的点,,,,且,求的值;
④若直线与函数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和两点,与轴交于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在轴上,且的面积为5,求点的坐标.
如图,点,,是直线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轴,垂足为点,已知,连接,,.
(1)求直线的表达式;
(2)和的面积分别为,.求.
如图,中,顶点的坐标是,轴,交轴于点,顶点的纵坐标是,的面积是2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求: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如图,已知,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