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深受什么思想的影响?(  )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

A.统治者的提倡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儒学内部的改造 D.其他学说的衰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净化个人心灵 B.树立独立人格
C.解决百姓生计 D.解释世界本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