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对该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 认为理学导致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C.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似不可拘于大义”。这说明朱熹

A.认为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认同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主张人欲与天理冲突时,“存天理,灭人欲”
D.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D.人的是非善恶自固有的本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他认为(     )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 B.程颐 C.王阳明 D.黄宗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心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这一思想(  )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