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 B.大一统学说 |
C.仁政学说 | D.天人感应学说 |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④ |
“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C.完善法律机制 |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
汉武帝实行采纳“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 B.民贵君轻的思想 | C.性善论的思想 | D.大一统的思想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 | 《春秋》 | B. | 《论语》 | C. | 《孟子》 | D. | 《易经》 |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 |
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 |
C.主张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 |
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C.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
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
B |
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
拿破仑建立了民主制度 |
C |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城市流行欧式裙子 |
西方生活方式正逐步渗透到近代中国国民生活中 |
D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出全世界小汽车总量的85% |
美国工业化程度最高 |
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君舟民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