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个性解放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的自由平等 D.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得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人感应”理论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体运行法则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封建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封建纲常名教 D.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了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了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光荣革命”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蔑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B.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禁欲主义 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B.对拉美独立运动产生巨大影响
C.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 D.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板桥赞美某人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出此人的绘画属于(  )

A.油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一文中写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戏曲功能是

A.休闲娱乐 B.普及历史知识 C.社会教化 D.保存历史资料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B.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C.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立 D.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③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④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人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①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②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在自己55岁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孔子带着弟子到各国周游十四年,以求仕用,进行政治活动,但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材料二  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材料三  一位美国学者说:“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上,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请回答:
(1)结合春秋时期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 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和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达到“自由和平等”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设计了哪些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显著特点?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儒家学说也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星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洛克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要推崇中国文化?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2)概述中法两国的两种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
材料三  “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思想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4)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的理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 
——牛顿
材料二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材料三  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牛顿为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2)材料二告诉我们,19世纪近乎完美的经典物理学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普朗克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3)材料三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
(4)材料四反映的QQ场景是哪一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主要影响有哪些?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