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上述记载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有至少三千年的城市历史 B.周天子封克为匽地的诸侯
C.分封制的内容包括“授土授民” D.克受封是因为立了战功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①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           ②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③秦朝法律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           ④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成就的是

A.四羊方尊 B.景德镇瓷器 C.灌钢法 D.棉纺织技术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隋唐时期著名城市分布图。对图中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B.②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
C.大运河的开通催生了城市③ D.唐朝政府在④设立市舶使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方田均税法
C.均田制和租调制 D.宗主督护制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下作品按其产生的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红楼梦》      ②《女史箴图》     ③《诗经》      ④《清明上河图》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思想主张,属于王阳明的是

A.“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B.“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中外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6世纪的是

A.商鞅在秦国变法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太湖流域18、19世纪曾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花作紫色,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布经久耐用,出口到欧洲,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我国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渐瓦解 B.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出口的中国棉纺织品质优价廉 D.“紫花布”受英国上流社会欢迎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企业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C.发昌机器厂大生纱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江南制造总局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
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中国外交正逐渐走向自主
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

A.长期 “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特征
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地位 D.一直模仿苏联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

A.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 B.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
C.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D.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十四世纪,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此事件的核心思想是

A.自由平等 B.因信称义 C.人文主义 D.科学精神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的著作在问世后的200多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在社会、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中,人们希望仿照他的研究过程得出若干原理,他让人们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自信。他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1820—1870年主要西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27
9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A.广阔的殖民地和工业革命是英国占比重最大的主要原因
B.美国在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
C.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德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和日本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两国政体相同之处有
①君主实际享有绝对权力              ②内阁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③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④议会具有一定的立法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0年4月,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11届博览会,本次博览会的主题为“世纪回顾”,在这次博览会上,参观者可能
①遇见大清国“宪政考察团”的官员    ②夜游被电光照亮的巴黎
③观看到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电影      ④购买到原版的《人间喜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苏俄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画中前面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站在旧政权的象征物和锁链上,背后是欢乐的人民自信地向繁荣的工业化未来进军。结合所学判断,该画的用意是

A.号召工农联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庆祝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一周年
C.宣传新经济政策 D.拥护有计划的开展工业建设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B
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拿破仑建立了民主制度
C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城市流行欧式裙子
西方生活方式正逐步渗透到近代中国国民生活中
D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出全世界小汽车总量的85%
美国工业化程度最高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同学在学习完某历史事件后,总结了如下关键词:“危机重重”“全面调整”“关注民生”“创新模式”。该事件是

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内容之一。
张治平在《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一书中谈到: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1)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设置“分权”的本质区别。
1796年9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其中说到:“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政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宪法的演变
主要内容
1954年宪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75年宪法
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比过去狭小;国家依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
1982年宪法
加强民主与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1999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宪法演变进程的认识。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社会——国家
中国古代强调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观念。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家庭而生活,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家庭不仅提供其成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使人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庭本位观念产生的原因及该观念的影响。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依据材料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及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请结合上图及抗日战争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
(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走向出现的原因。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潮的序幕,詹天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高达2万多人,黄兴等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人物。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出现留学热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发展。胡适(留美)、邓小平(留法)、刘少奇(留苏)等人是这批留学潮中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苏联。1951年至1958年留苏学生共7493人,79.6%学习工科和理科。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中外留学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来源: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