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这种衣料应该是

A.麻 B.葛 C.丝 D.棉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司母戊鼎的名称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的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2011年,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鼎还是那个鼎,有什么好争 B.更名是求真求实之精神的体现
C.历史研究就应随时代而变化 D.教科书都没改,一定是假消息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上述事件发生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1882—1891年上海海关报告,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和金融业开始发生变化 B.上海就业人群地域性特点显著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下列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次重大战役的示意图。读图,请判断图中表示

A.德军推进路线 B.苏军主攻方向
C.盟军行动方向 D.德军败退路线: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托克维尔这样描写1835年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造成了环境污染   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③工业化进程迅猛  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的崩溃 B.欧洲艺术全盘颠覆了传统
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鸦片战争作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漫长的封建社会
……三、官僚政治……五、儒学定于一尊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1435年之后的半个世纪,西方迭连出现了几位探险家,他们的事业从地理上沟通了欧、美、亚、非之间的关系。而1685年,即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在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设專、闽、浙、江四海关,允许西方诸国同沿海各省定期贸易。1756年,多年不到浙江贸易的英国商船迭连北上宁波,引起乾隆疑虑。次年,他正式下令“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并申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
……
第四章炮口下的震撼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在鸦片战争前后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河工为大端。成书于1826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鸦片战争之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改编
(1)在第一章中,史学家陈旭麓着力,从上述两个方面叙述漫长的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请你任选一个方面,也来作一概略描述。(只选方面,不描述不得分)
(2)根据第二章提供的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两位1500年前后的西方探险家,并分阶段指出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8分)
(3)阅读第四章提供的材料,指出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的重大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九一八”后
 
1935—1936年
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年
英法美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8年3月
英法等国“平静接受”德国呑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战来临,对自己本国同胞和全世界大声疾啤,但是人们都听不进。(这次)我们肯定地不能让那种事重演。这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在现时,即一九四六年,在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俄国达成良好的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在讲英语的世界及其一切联系地区的全力支持下,使上述良好的谅解在许多和平的年份中维持下去。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演说(节选)
(1)完成材料一表格内容并概括“绥靖政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丘吉尔演说的背景。
(3)分析:慕尼黑会议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②为什么说丘吉尔的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任选其中一问作答)

来源: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