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相比,有了新的发展,其表现有
A.仁、礼,德治 | B.仁、义、礼、智,仁政 |
C.无为、逍遥,小国寡民 |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 B.宣传了“制天命 而用之”的思想 |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
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以下言论不能支持这一看法的是( )
A.以德治国 | B.克己复礼 | C.民贵君轻 | D.独尊儒术 |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
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 )
A.君权神授 | B.三纲五常 | C.心外无物 | D.天人感应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的观点前后矛盾 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三种主张都发展儒家思想
李慎之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提出: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 B.董仲舒 | C.李贽 | D.梁启超 |
《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 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 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 B.仁政 |
C.性本善 | D.存天理,灭人欲 |
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 )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 B.取得了独尊地位 |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 D.吸收了道教思想 |
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