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 中,以 为直径的 分别与 , 相交于点 , , ,过点 作 的切线交边 于点 .
(1)求证: ;
(2)若 的半径为5, ,求 的长(结果保留 .
小明将量角器在桌面上进行连续翻转,如图为第1次、第2次翻转,若量角器的半径为1,则第2016次翻转后圆心 所走过的路径长为 .
我们把1,1,2,3,5,8,13,21, 这组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为了进一步研究,依次以这列数为半径作 圆弧 , , , 得到斐波那契螺旋线,然后顺次连接 , , , 得到螺旋折线(如图),已知点 , , ,则该折线上的点 的坐标为
A. B. C. D.
如图,在 中,以 为直径的 与 相交于点 ,过点 作 的切线交 于点 .若 的半径为5, ,则 的长为 .
将一物体(视为边长为 米的正方形 从地面 上挪到货车车厢内.如图所示,刚开始点 与斜面 上的点 重合,先将该物体绕点 (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正方形 的位置,再将其沿 方向平移至正方形 的位置(此时点 与点 重合),最后将物体移到车厢平台面 上.已知 , ,过点 作 于点 , 米, 米.
(1)求线段 的长度;
(2)求在此过程中点 运动至点 所经过的路程.
如图, 内接于 , 是直径, ,在 的内部作 ,且 ,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1)若 交 于点 , 的半径是4,求 的长;
(2)请判断直线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正 的边长为2, 为坐标原点, 在 轴上, 在第二象限, 沿 轴正方向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 ,则翻滚3次后点 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翻滚2017次后 中点 经过的路径长为 .
如图, 的半径是2,扇形 的圆心角为 .若将扇形 剪下围成一个圆锥,则此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 .
如图,在 中, , ,点 在 的内部, 经过 , 两点,交 于点 ,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以 , 为邻边作 .
(1)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 是 的中点, 的半径为2,求 的长.
已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是边 上一动点 、 两点除外),将 绕点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 得到 ,其中点 是点 的对应点,点 是点 的对应点.
(1)如图1,当 时, 是边 上一点,且 ,连接 .求证: ;
(2)如图2,当 时, 与 相交于点 .
①当点 与点 、 不重合时,连接 ,求 的度数;
②设 为边 的中点,当 从 变化到 时,求点 运动的路径长.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过点 的直线交 轴正半轴于点 ,将直线 绕着点 顺时针旋转 后,分别与 轴、 轴交于点 、 .
(1)若 ,求直线 的函数关系式;
(2)连接 ,若 的面积是5,求点 的运动路径长.
如图,已知 为 的直径, 为半圆上异于 、 的一个动点, 的平分线与 交于点 ,若圆的半径为2时,则 的长度为 .
(材料阅读)
地球是一个球体,任意两条相对的子午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如图1中的 .人们在北半球可观测到北极星,我国古人在观测北极星的过程中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工具尺(古人称它为“复矩”),尺的两边互相垂直,角顶系有一段棉线,棉线末端系一个铜锤,这样棉线就与地平线垂直.站在不同的观测点,当工具尺的长边指向北极星时,短边与棉线的夹角 的大小是变化的.
(实际应用)
观测点 在图1所示的 上,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尺在点 处测得 为 ,在点 所在子午线往北的另一个观测点 ,用同样的工具尺测得 为 . 是 的直径, .
(1)求 的度数;
(2)已知 ,求这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即 上 的长.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