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全民主的、共和的。”文中的“他”是
A.马丁·路德 | B.薄伽丘 | C.加尔文 | D.康德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开始把人性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国家发展,王权要求突破教会控制 B新教势力的发展壮大
C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掠夺人民财富 D罗马教皇权威的削弱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 |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
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采用的两种形式是( )
①文艺复兴 ②宗教改革
A.①正确②不正确 |
B.①不正确②正确 |
C.①②都正确 |
D.①②都不正确 |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又出现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其意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宗教原则 |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体现了卢梭什么样的思想 ( )
A.天赋人权 | B.人民主权 | C.社会契约论 | D.三权分立学说 |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宗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B.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
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 |
B.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
C.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D.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