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台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法太苦,受不了了。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仇卖的又亲切又便宜。”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兜售赎罪券
B.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所控制
C.马丁·路德揭露了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D.罗马教会的教义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便可以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
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有新教徒都宣布,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真正来源是圣经。一方面,16世纪所有成为国教的新教教会坚决主张尊奉自己的教义,不允许个人自由;另一方面,所有的新教徒心中仍然有着路德首先点燃的小小的精神火花,因此谁都没有断然否定在良心问题上私下作出判断的权利。”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教反对个人宗教信仰的精神自由,突出新教教会的权威
B.新教否定良心问题上的个人私下判断
C.新教确立圣经与上帝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个人精神自由
D.主张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