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探索而消失。”他们一面从事着自然科学的研究,一面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科学只能‘拯救’人的肉体,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的灵魂;科学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恶,只有宗教才能给人以善.”这段文字想说明(    )

A.科学是在与宗教的斗争中发展的
B.科学和信仰是可以和谐相融的
C.宗教的作用大于科学
D.科学和宗教其实是水火不融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D.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德国发行的马丁·路德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他对人类历史进步的重大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比文艺复兴有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否定基督教 B.否定教会权力
C.宣扬君主专制 D.主张信仰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被打倒
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
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