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 B.皇帝宝座 |
C.青铜兵器 | D.铁制农具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君权至上的后果 |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C.减少决策失误 |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更加勤劳 |
B.耕牛、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
《元史·刑法志》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了( )。
A.官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相传 |
B.官府强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
C.元代民间手工业比重日益加大 |
D.官营手工工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
市署是唐朝在长安和洛阳设立的管理市场的机构,主要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器物,有责任辨别商品的真伪和轻重,市署的主要官员为“令”。对上述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发达 |
B.唐朝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C.唐代市场管理借鉴了汉代的一些做法 |
D.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因此人们需要( )
A.“人伦者,天理也” | B.“格物致知” |
C.“天人感应” | D.“明天理,灭人欲”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共同批判继承的主要思想是( )
A.传统儒学思想 | B.君主专制思想 |
C.道学思想 | D.封建思想 |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B.文艺复兴的发展 |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 D.启蒙运动的兴起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人生而平等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相对论 | D.李四光地质力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进行工农武装割据 |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这在当时违背了( )
A.“百花齐放”的方针 |
B.“百家争鸣”的方针 |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
海南中学准备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
C.浪漫主义的文艺 |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
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待遇不同。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奖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为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5) 上述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差异?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1850年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