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其意义在于 ( )
侵辱是对他人人格权的蔑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罗马法已经通过侵辱之诉对非物质的人格利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著名的德国罗马法学家弗里兹·舒尔茨对此说:“侵辱之诉对于精神损害,尤其是任何类型的侮辱行为,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保护。”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据报载,1977年8月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访问南斯拉夫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有三十多个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这种现象表明中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