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倡导宗教宽容 | B.宣扬教会权威 |
C.反对宗教改革 | D.抨击罗马教会 |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 |
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被打倒 |
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 |
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
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 |
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 B.彼特拉克 |
C.马丁·路德 | D.孟德斯鸠 |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 B.教权演变 |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 D.市民权力变化 |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普通百姓和工场女工甚至9岁儿童从圣经中懂得的真理要比不读圣经的教皇多得多。”这反映出他主张( )
A.反对信仰基督教 | B.教皇应该享有权威 |
C.《圣经》代表着理性 |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入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
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
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
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彻底的改革 |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形式来进行的 |
C.“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
D.宗教改革因教会兜售赎罪券而引发 |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最可能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存天理,灭人欲 |
C.因信称义致良知 |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