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
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踢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
B.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 |
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
《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 B.神职人员权威 |
C.灵魂救赎方式 | D.宗教礼仪程序 |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
D.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
《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A.罗马教会神权 | B.神职人员权威 |
C.灵魂救赎方式 | D.宗教礼仪程序 |
“信仰以外无救赎”,马丁·路德这句话
A.否定了因信称义 |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
C.肯定了科学理性 | D.肯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反对宗教的束缚 |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 D.挑战了教皇权威 |
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
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
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
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扼杀 |
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 |
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 |
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 |
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学者推崇古典作用 |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
C.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