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
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若:“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 )
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 |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
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北洋初期,袁世凯主张尊孔复古,大兴祭祀。而当时知识分子却不买账,兴起新文化运动,针锋相对提倡打倒孔家店,跟总统对着干。这反映了( )
A.袁世凯大权旁落 | B.北洋时期言论自由 |
C.儒学已毫无作用 | D.西学东渐思想混乱 |
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的主题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报刊是当时传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 |
B.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 |
C.西方习俗礼仪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
D.广大人民关心国事和接受新思想 |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 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
C.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