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把封建礼教斥为“吃人的礼教”的人物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把封建礼教斥为“吃人的礼教”的人物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的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林纾在其小说《荆生》中写道:皖人田其美(指陈独秀)、浙人金心异(指钱玄同)和狄莫(指胡适)三人来陶然亭游览聚会。突然跳出来一个“伟丈夫”荆生,痛骂三人“以禽兽之言,乱吾清听”。小说的结尾处还写道:“如此混浊世界,亦但有田生狄生足以自豪耳!安有荆生?”这说明作者(    )

A.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B.含蓄地反对新文化运动
C.以白话文支持文学革命
D.把荆生塑造为反派人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
D.借用进化论原理来宣扬男女平等之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