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子语类》:“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引文中的“此理”指

A.以民为本 B.三纲五常
C.发明本心 D.工商皆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D.最高学术目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鼓励创新,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树立理想,推动社会进步
D.维护正统,规范社会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炭,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C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简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此可知,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最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属于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思想家提出:“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以下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D.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