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

A.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克己复礼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比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人欲横流”“涵养功夫”等等,这些口头禅流行时间不会早于

A.元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规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认为:“君主虽已制命为天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A.朱熹反对君主独裁,主张民主制度
B.朱熹的思想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C.体现知识分子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的愿望
D.朱熹的主张与儒家传统思想相悖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个历史人物的陵园前有一石质牌坊,上镌对联,曰:“一代宗师承前启后开儒派新境,万物在理道统相传展洛学高风”这副对联纪念的历史名人是  

A.程颢、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③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