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 B.陆王心学 | C.佛教 | D.道教 |
学者冯友兰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钜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在此否定
A.儒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 B.儒学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 |
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 | 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 B.继承华夏传统 |
C.复兴汉唐制度 | D.回归周朝典制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西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
①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 ②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他们都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④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B.朱熹的“理学” |
C.王阳明的“心学” |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
隋唐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某生在笔记中整理出下列要点,其中正确的是
A.“王羲之、顾恺之:文化兴盛的代表” |
B.“佛教、道教的开始盛行”:儒学首度面临挑战 |
C.“渠堰使”设置和“北方出现的高转筒车”:唐代对水利的重视 |
D.“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商人仍然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同等地位 |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