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由此可知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 (  )

A.强调探讨人类认识的现象与结构
B.突出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C.充分探求事物外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D.强调人们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学说为“Neo-Confucianism”,这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A.孔孟儒学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程朱理学 D.明末清初的儒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被康熙皇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

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诗作者主张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