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饥吃饭倦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作者主张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由此可见他们主张的最大区别是

A.“理”是否万物的本原 B.求“理”的方式
C.对待孔孟儒学的态度 D.“孝亲”的方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 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C.人应该无私无欲 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理在事先” B.“发明本心”
C.“万物皆生于两” D.“理在气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1 87人,《明史》则收入了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这反映了

A.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 B.妇女地位较大改善
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明代心学的发展 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 
③京剧的出现     ④散曲的兴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D.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  

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
C.宇宙 D.人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言论

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 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
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 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