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康有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A.研究方法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C.“仁”的思想   D.性善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县,在明代占二百另一人,清代占四百五十八人。晋江城郭的旌表贞节牌坊,触目皆是,有的两牌坊间仅距三尺。”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程朱理学应对这一现象负责
B.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果
C.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
D.体现了理学的社会教育及示范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存天理,灭人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 “乾隆皇帝厌恶程朱理学”,下列四条程朱理学著名论断中遭致乾隆厌恶的有
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②“中国之有戎狄,犹君子之有小人,内君子外小人为泰,内小人外君子为否。”
③“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君臣依旧是君臣,父子依旧是父子。”
④“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朱熹“格物致知”与王阳明“致良知在格物”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B.“知”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C.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D.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