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决策失误及政治腐败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抵。”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A.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 B.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
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 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主要是东亚)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对“经济命运的大分流”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关
B.经济命运大分流之前欧洲落后于东亚地区
C.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
D.欧洲发生经济命运大分流的核心区是荷兰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①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②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薢,③售价既贵,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不足以历其利权。④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稍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史料鉴别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上面这段史料中划线部分最为生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9年10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进一步在外交上,加强中美关系,依据自主外交原则,积极活动,总要做到使美国停止军火输给日寇……能够这样,我们在远东有苏美两国亲密的友谊。”对此理解不当的是

A.中共对美国援华抗战寄予极大期望 B.苏联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C.世界性反日统一战线亟待扩大范围 D.美国对中国抗战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1964年1月5日讲“所以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明显。”这表明中国

A.对美、苏外交开始战略调整 B.反霸统一战线构想初步形成
C.对不结盟运动寄予外交厚望 D.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时间
美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下列史实在精神上与此观点有悖的是

A.亚当·斯密经济学 B.新经济政策
C.“福利国家”制度 D.里根经济学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浸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史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种国家权力架构的不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采麦之赢,先贷以钱,俊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实行之数年,凛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角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恳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沉《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带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患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允孚,自亦乐于从事。……伤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铃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苏东剧变的基本成果是西方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在前苏联国家落地生根,从理论上讲,这些国家已经在欧美资产阶级宪法层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但是现实上仍然处于某一党派或个人长期的权威主义政治统治之下。有学者认为,一些独联体国家使用民主的语言,但却在实行他们自己的"反自由主义"。当权者通过对媒体的控制和对反对派的打压,系统地操纵着选举。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下,大量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仍然存在。
——蔡宏娟《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与俄罗斯外交对策》
材料二:2010年底,突尼斯发生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持续骚乱。总统本·阿里被迫离开突尼斯。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个国家政权因民众抗议而倒台,史称“莱莉花革命”。随后,这种革命很快波及到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苏丹、阿曼、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也门、利比亚等国家。
——闫颖觉《突尼斯事件的由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前苏联地区剧变后政治持续动荡的地区内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前苏联及阿拉伯地区民主政治运动的理解。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怜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
——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
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
——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来源: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