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君舟民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 | B.老子 |
C.韩非子 | D.董仲舒 |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皇帝这一做法受( )
A.孔子思想影响 |
B.董仲舒思想影响 |
C.朱熹思想影响 |
D.王阳明思想影响 |
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
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 |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所说的“道”应是指
A.世界的本原 | B.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 |
C.君主的权力 | D.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 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 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 B.黄老之学被推岽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科举制度的形成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