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B.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C.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D.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

A.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人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B.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D.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武器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B.以批判的态度来观察社会现状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下列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系统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某种条件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经典力学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2009年7月10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吴伯雄演讲指出:“文化象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中华子孙勿忘文化的重要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
(3)海峡两岸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一)阅读下列材料:(15)
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