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诗人李华有诗道:“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这反映了

A.都江堰良好的灌溉效果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现象
C.关中平原水稻种植的情况
D.华北平原适宜的气候条件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廿二史札记·宋史》记载:“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曾任宰执及现任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一人人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材料反映的恩荫制度源于

A.世官制 B.三公九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世祖忽必烈曾概括说,中书省是我的右手,枢密院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两手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分设
C.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
D.中央与地方既分权又相互制衡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下图为其中一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

A.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
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C.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
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势力深人长江沿岸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D.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誊曾于某年自撰嵌字春联:“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据此可以断定

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B.“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C.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红色旅游路线,其中描述正确且符合“到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这一主题的是

A.第一站 B.第二站
C.第三站 D.第四站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42年美国的一幅“二战”宣传画。对其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中美两国结成同盟
③中国军人为民族独立而战
④中国战场开始战略反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某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有如下表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该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档案员在整理建国以来的资料时,不慎打翻了柜子,各种资料散落一地。下图为其中部分资料,请你按时间顺序正确归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粮食总产值净增量
年均粮食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
1025.4亿公斤
495亿公斤
14.55%

 
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
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55年,德意志贵族们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这意味着德意志地区

A.路德教合法化
B.天主教销声匿迹
C.宗教迫害不复存在
D.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国的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且须负一定政治责任或受到议会的弹劾
该国家元首是指

A.18世纪中叶的英国首相
B.19世纪70年代末的法国总统
C.18世纪末的美国总统
D.19世纪末的德国皇帝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下图相关信息的解读分析,最准确的是

A.物价下降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B.1500一1600期间的物价上升加速了社会分化
C.《权利法案》颁布后,物价迅速上升
D.工业革命期间,物价保持稳定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 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文中的“法则”指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广义相对论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艺术表现形式是这样的,“画面以物象为原形,但实际上已经破坏和重构了原形”。该艺术形式的代表人物是

A.莫奈 B.贝多芬
C.凡高 D.毕加索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各个因素之间潜藏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规律。遵循该观点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应是

A.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B.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C.政府干预,加强计划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文章说,欧美国家在上世纪结束进人本世纪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特别是繁重的家庭清洁工作,由于电动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而大大减轻。材料中的“本世纪”应是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公民掌握。’,
——伯里克利演讲词
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2火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犷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
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4分)
(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5分)
(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泊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C。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9分)
(2)材料一中1650一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自强运动中,帝国的儒家传统捍卫者们采用了新儒家方法来区分“体”和“用”,以制定出一个实用性的西化保守政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五四期间许多年轻思想积极分子认为拯救中国取决于彻底拒绝传统—“关闭孔家店”,并且全面拥护“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为形式的新启蒙道路。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以后又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看法开始流行,认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旦纳入苏联轨道就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力图把现代化转变为非文化性的功用,一种意识形态中立的技术,一种全球性的普世主义。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与之相比,材料二中“年轻思想积极分子”所倡导的“新启蒙道路”有何进步之处?(3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据材料指出两者存在的相同局限。(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既定模式”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与世界联系两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为“                          —1955年的世界局势”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