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据此回答题
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
A.汉文帝 | B.汉高祖 | C.汉景帝 | D.汉武帝 |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 B.《春秋》 | C.《韩非子》 | D.《礼记》 |
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
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 B.当时的经济状况 |
C.文人学者的喜好 | D.现实政治的需要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 B.董仲舒 | C.李贽 | D.王夫之 |
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
A.《诗》 | B.《书》 | C.《春秋》 | D.《四书章句集注》 |
有人认为“口口口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 |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 |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