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
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 |
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 |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
《汉书》载“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以下关于这一主张评述正确的是
A.时代迫切需要一种为统一天下作出理论解释的学术思想 |
B.强调通过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 |
C.该主张被采纳后,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遭到了禁绝 |
D.主张大一统,强调依法治天下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
A.《春秋》 | B.《论语》 | C.《孟子》 | D.《易经》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的学说与权术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
B.从思想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太学的建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 ( )
A.太学是官办学校 | B.太学教授的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
C.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 D.一般地主子弟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 D.韩非子、董仲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