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某种蔬菜苗时,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学们常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其原因是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   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   度
20℃
20℃
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吃起来口感不好,这是因为                              
(4)在萝卜开花的季节,将租来的蜜蜂放养在自己的大棚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此实验的变量时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        具有消化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是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cm)
A组
4
7
26
0.75
B组
5
9
37
1.3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B组的作用是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   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   切除,其余条件应与   组相同(填“A”或“B”)。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   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4个相同鱼缸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并回答:

(1)如研究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取哪两组实验装置        ,实验的变量是        ;如研究水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选哪两组实验装置           ,实验的变量是          
(2)如果选择A和C作为对照实验,能否说明河泥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作用?说说理由。
                                                                            
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滴液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③若左右两滴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
(1)先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记录2分钟前进的距离。
(2)再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记录2分钟前进的距离
(3)用手摸一摸蚯蚓的身体表面,观察它的体表。再观察蚯蚓横切面示意图中体壁上的肌肉。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运动方式__________
(2)蚯蚓在硬纸板上爬的快还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摸蚯蚓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你知道蚯蚓是依靠什么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表1~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表格中的内容:(共10分,每空2分)

试管编号
加入馒头
加入液体
是否搅拌
处理温度(5-10分钟)
冷却加碘
1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37℃
2滴
2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37℃
2滴
3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7℃
2滴

(1)实验装置放在37℃温水中处理的原因是                                  
(2)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3)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探究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
 
(1)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              
(2)以下问题假定实验装置是正确的:
(3)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4)在实验设置烧杯X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人体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__________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6)从(3)中可得出关于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区别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有: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1)请填写正确操作的顺序          (填序号)
(2)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原因           
(3)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      加热清水漂洗后叶片的颜色为   
(4)此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带了一枝条,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
(1)他将枝条插入到被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时间后将枝条做成切片进行观察(如下图),发现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部分应该是      ,原因是        

(2)图中B所在的位置所示的结构是       ,运输有机物。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     。有了这一结构,植物的茎能够       
(4)研究发现枝条上带有枝芽,便将枝芽做成玻片标本进行观察。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枝芽结构图,请帮小明识别各个结构的名称:

                                        
(5)③将来会发育成          
(6)[  ]     会逐渐生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    洗                          
(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是+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蚯蚓生活环境,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长方形的塑料盒用不透水的隔板分为三格,隔板高度为塑料盒的三分之二,在甲中放入土壤并用水淹没土壤,乙中加入疏松湿润土壤,丙中加入疏松干燥土壤,然后,在甲、乙、丙上分别放10条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蚯蚓,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蚯蚓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中考生物热点复习专题攻略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