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
A.红色—→无色—→紫色 | B.红色—→紫色—→无色 |
C.无色—→紫色—→红色 | D.蓝色—→紫色—→无色 |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①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②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③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④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不能再分;⑦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A.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⑦ | D.②③⑤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出现的情况是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
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盐酸中,黑色固体消失,形成黄色溶液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
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看到蓝色火焰,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
D.将一根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
C.用石灰乳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 |
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时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
甲、乙、丙、丁分别是CO、O2、Fe2O3、CO2中的一种。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
B.乙一定是氧气 |
C.丙一定是氧化铁 |
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 B.N2 | C.CO | D.CO2 |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比较溶解性 | B.检验铵盐 | C.制二氧化碳 | D.证明酸碱能反应 |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 B.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
C.用钢丝球经常擦洗铝锅 | D.用聚氯乙烯制食品保鲜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