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
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作保护气 |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5步:① 按要求装配好仪器,查装置气密性;② 验满;③ 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 向锥形瓶中加几小块大理石;⑤ 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④③⑤ |
C.①④③⑤② | D.②③④①⑤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 质 |
杂 质 |
试 剂 |
主要操作 |
A |
CO2 |
CO |
氧气 |
点燃 |
B |
O2 |
H2O |
生石灰 |
干燥 |
C |
NaCl |
泥沙 |
水 |
过滤 |
D |
镁粉 |
铁粉 |
盐酸 |
过滤 |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大理石用作装饰材料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D.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
二氧化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与空气反应。现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 B.排水法 |
C.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 D.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
B.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氧气的纯度 |
C.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浸泡海鲜
B.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食用
C.点燃H2前验纯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糖粉状物质-- “干水”,其余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氧气 |
点燃 |
B |
KCl(K2SO4) |
蒸馏水和过量氯化钡溶液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NH3(H2O) |
足量的浓硫酸 |
洗气 |
D |
Cu (CuO) |
足量的稀硫酸 |
浸泡、过滤、洗涤、干燥 |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C、H2、CO三种物质的“归纳与比较”有:
①构成:都由分子构成;
②性质: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③用途:都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④状态:常温下都为气态。其中均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
C.CO和CO2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使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D.家中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