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学习CO2的性质后,对CO2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将镁带点燃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燃烧,瓶壁上出现黑色物质,他作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 B.二氧化碳灭火器能扑灭一切火灾 |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D.CO2能支持镁带燃烧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 |
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
B.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氧气的纯度 |
C.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
C.NaCl溶液(盐酸):加热蒸发 |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方法 |
A |
CO2 |
CO |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
B |
N2 |
O2 |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
C |
FeSO4 |
CuSO4 |
溶解、加过量铁粉、过滤、蒸发 |
D |
NaCl |
KNO3 |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 + CO22MgO + 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说明镁着火时不能用CO2扑灭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只生成白色固体
D.该反应中CO2能支持燃烧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浸泡海鲜
B.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食用
C.点燃H2前验纯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CO) |
通入O2点燃 |
B |
NaCl(KNO3) |
溶解、蒸发、结晶 |
C |
K2MnO4(KMnO4) |
加热 |
D |
CaCO3(CaO) |
溶解、过滤 |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下列现象及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一致的是
|
现 象 及 事 实 |
解 释 |
A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变大 |
B |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
浓硫酸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
C |
水通电分解与水受热沸腾有本质区别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
D |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 |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使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D.家中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作燃料 |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
C.CO2用来灭火 |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
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
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
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