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 | 一氧化碳 | B. | 二氧化碳 |
C. | 尼古丁 | D. | 焦油 |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红对一些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
B.家庭卫生与相关原理:水中加入洗洁精去油污﹣﹣溶解油污 |
C.实验操作与安全:稀释浓硫酸﹣﹣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CO2 |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CO | B.CO2 | C.N2 | D.NH3 |
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 B.氮气 | C.二氧化碳 | D.其它气体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氧气可作助燃剂 |
B.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
C.自来水净化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
D.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燃着的小木条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有碳、氢元素 |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 |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
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
B.因为CO2过量能引过温室效应,所以在大气中越少越好 |
C.室内有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通风 |
D.到溶洞探险(可能含较多二氧化碳)用火把照明比手电筒照明好 |
分析推理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下推理成立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
B.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所以离子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
C.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
D.因为CO、CO2中氧元素都显-2价,所以H2O、H2O2中氧元素也都显-2价 |
下列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A.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
C.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
D.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