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
B.加热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项目 |
A.比较催化效果 |
B.比较硬度 |
C.检验酸性强弱 |
D.比较金属活动性 |
实验 |
||||
现象和 结论 |
左试管比右试管放出气泡快——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
两只试管都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硫酸试管中不再产生气体 ——盐酸酸性更强 |
无明显变化 ——铁、镁、铜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B. |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 到足量稀硫酸中 |
C.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
D. |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 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 |
下列关于氧气(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是_ __;b是 。
(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
(4)右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电加热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 ___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填“A”或“B”).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 _______
(4)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应待 ____________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 ,后熄灭 ,原因是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
A~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A与B、C与D的状态相同;D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E是暗紫色的固体。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试从微观解释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固体 |
下列图像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
C.给盛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试管加热 |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
(8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30 mL气体为准(即比较反应的快慢程度)。
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
催化剂 |
待测数据 |
① |
15mL |
无 |
|
② |
15mL |
CuO(0.5g) |
|
③ |
15mL |
MnO2(0.5g) |
|
(1)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实验②操作时图(Ⅰ)装置中加入药品和试剂的先后顺序是, (用化学式填写);
(2)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阻止氧气与水的接触,防止氧气 。
(3)从设计原理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和现象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 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
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
|
|
|
|
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溶液,如图观察到,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30%
溶液的体积(mL) |
2%
溶液的体积(mL) |
加入
的体积(mL) |
反应的时间(min) |
生成
的体积(mL) |
|
1 |
5 |
x |
20 |
5 |
V1 |
2 |
10 |
3 |
15 |
y |
V2 |
表中
=,
=.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V2(填">"、"="或"<"),说明.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 ,②__ 。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装药品前先__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 (填写选项字母)。
(3)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选填序号,下同)。 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可用__ 收集。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 __,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 __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