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材料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物质,陶瓷属于
A. | 合成材料 |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C. | 复合材料 | D. | 金属材料 |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 B.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D. | 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 有机物:甲烷、碳酸钡 | B. | 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 |
C. | 混合物:氮气、空气 | D. | 复合肥料:硝酸钾、氯化铵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的化学式为 |
B.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C. | 丙、丁属于氧化物 |
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
根据下列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②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③它们都带有电荷 ④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学计量数 之和一定等于 之和 |
B. | 若 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C. | 反应物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 的质量比 |
D. | 若取 反应,生成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 |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
B. |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
C. |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D. | 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
下列各项实验(括号内为相应的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根据图示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
(2)制取气体前图C的操作是.
(3)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如图A所示进行.
(1)写出图A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星同学对该实验提出质疑:木炭在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降低,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的质量之比在
方法二:如图B所示进行.
(1)写出图B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测定数据如表:(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30 |
21 |
19 |
22 |
15 |
20 |
分析实验数据,第2,3,4,6组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
,
均不含结晶水)
(1)温度为
(2)
时,将20g
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3)
时,将25g
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温度/ | 20 |
30 |
50 |
80 |
90 |
|
溶解度/g |
|
31.6 |
45.8 |
85.5 |
100 |
169 |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某
样品中含有少量
,其提纯过程如图2:
(1)图2中溶液
是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
)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请根据时间
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量
和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用如图实验方法分离
和
两种固体的混合物A,根据操作流程完成下列问题:
(1)B物质是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经分析上述方法分离出的F含杂质,请对该设计方案加以完善
(4)若用原操作方法,要测出混合物A中
和
的质量比,不称量D,可通过称量
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溶液,如图观察到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30%
溶液的体积(mL) |
2%
溶液的体积(mL) |
加入
的体积(mL) |
反应的时间(min) |
生成
的体积(mL) |
|
1 |
5 |
x |
20 |
5 |
V1 |
2 |
10 |
3 |
15 |
y |
V2 |
表中
=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