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贺州)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3CD,对角线AC、BD交
于点O,中位线EF与AC、BD分别交于M、N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梯形ABCD
面积的
(11·佛山)依次连接菱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 B.菱形 | C.正方形 | D.梯形 |
如图,①②③④⑤五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含30°内角的菱形EFGH(不重叠无缝隙).若①②③④四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和为14cm2,四边形ABCD面积是11cm2,则①②③④四个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总和为( )
A.48cm | B.36cm |
C.24cm | D.18cm |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
A.180° | B.360° |
C.540° | D.720° |
如图,矩形ABCD中,AB<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如图(二)所示,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AD,则下列式子不正确的是
A.AC⊥BD B.AB=CD C.BO=OD D.∠BAD=∠BCD
菱形ABCD中, AE⊥BC于E, 交BD于F点, 下列结论:
①BF为∠ABE的角平分线; ②DF=2BF;
③2AB2=DF·DB; ④sin∠BAE=.
其中正确的为 ( )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C. ①④
如图,ABCD是正方形场地,点E在DC的延长线上,AE与BC相交于点F.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同时从点A出发,甲沿着A﹣B﹣F﹣C的路径行走至C,乙沿着A﹣F﹣E﹣C﹣D的路径行走至D,丙沿着A﹣F﹣C﹣D的路径行走至D.若三名同学行走的速度都相同,则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的先后顺序(由先至后)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如图1,在平面内选一定点O,引一条有方向的射线Ox,再选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平面上任一点M的位置可由∠MOx的度数θ与OM的长度m确定,有序数对(θ,m)称为M点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极坐标系”.在图2的极坐标系下,如果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有一边OA在射线Ox上,则正六边形的顶点C的极坐标应记为( )
A.(60°,4) | B.(45°,4) | C.(60°,) | D.(50°,) |
如图3,四边形为菱形,点在以点为圆心的上,
若则扇形的面积为
A. | B.2 | C. | D.3 |
如图,E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P为CE上任意一点,PQ⊥BC于点Q,PR⊥BE于点R,则PQ+PR的值为( )
A. | B. | C. | D. |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矩形按一定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的面积为2,第(2)个图形的面积为8,第(3)个图形的面积为18,……,则第(10)个图形的面积为( )
A.196 | B.200 | C.216 | D.256 |
如图,矩形AEHC是由三个全等矩形拼成的,AH与BE、BF、DF、DG、CG分别交于点P、Q、K、M、N,设△BPQ, △DKM, △CNH 的面积依次为S1,S2,S3.若S1+S3=20,则S2的值为( ).
A.6 | B.8 | C.10 | D.12 |
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再展开),再按图示方法折叠,能够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且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图形有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4个 | B.3个 | C.2个 | D.1个 |
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秒x时,△EOF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