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争给美、伊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小布什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社会契约论》
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这两具棺木中所安息的很可能是
①伏尔泰 ②洛克 ③卢梭 ④康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B.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C.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 B.提倡进步和理性 |
C.实行开明君主制 | D.主张人民主权 |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体现他主张( )
A.通过分权制衡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B.“人民的主人”和“人民的办事员”永远对立 |
C.“受托人”只要服从就不需要社会契约 |
D.官吏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的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
①宣传自由是神圣的 ②肯定“君权神授” ③以自由为武器反对暴政 ④体现了无神论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文主义 | B.民族主义 | C.天赋人权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 B.鼓吹人性解放 | C.倡导思想自由 | D.构建民权政府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
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也反对封建专制 |
B.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
C.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