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 |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 |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 “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
B.地理大发现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C.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
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
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C.普罗塔戈拉 | D.卢梭 |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
C.肯定“君权神授” 的合理性 |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D.“法治取代人治” |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C.启蒙运动的影响 | D.文艺复兴的影响 |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不同点是
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 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 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
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 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
C.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的主张 | D.揭露批判天主教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天赋人权 | B.社会契约 |
C.三权分立 | D.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