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小马同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绘制的19世纪中期某国形象漫画。该国如此“自负”的理由不包括
A.号称“世界工厂” | B.掌握海上霸权 |
C.科技水平领先 | D.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791年,伏尔泰的骨灰迁葬巴黎先贤祠,巴黎街头迎送灵柩的人多达60万 |
伏尔泰的思想在欧洲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
B |
1870 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32%,美国占23%,德国占13%,法国占10%。 |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
C |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
D |
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尊重宪法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共识 |
孟德斯鸠说:“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专制是启蒙运动抨击的主要对象 |
B.孟德斯鸠大力提倡人文主义 |
C.孟德斯鸠认为天主教会扼杀自然人性 |
D.工业革命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 |
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专制政体、君主政体、共和政体三类:在实行专制政体的国家中,既无法律,又无规章,君主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实行“人治”;在实行君主政体的国家里,虽有国王,但通过由世袭贵族、在职贵族、纳税人团、民选议会组成的中间权力机构来治理国家;在实行共和政体的国家里,由全体人民自行治理。下列对上述三种政体的看法,符合孟德斯鸠观点的有
①基于“道德”的共和政体虽好,但很难做到
②基于 “恐怖”的专制政体,必须坚决反对
③基于由“中间权力机构”来治理国家的君主政体是切实可行的政体
④基于“全民自治”的民主共和政体是最理想的政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 料 |
结 论 |
A |
1689年英国议会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B |
18世纪后期,康德指出“(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 |
康德的主张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
C |
1875~1940年,英国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换过14届政府,而法国更换过102届政府 |
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交替上台 |
D |
1913年俄国粮食产量为39.79亿普特,1925年苏联粮食产量达到44.24亿普特 |
苏联国民经济已超过一战前的水平 |
正如汉金斯所说,18世纪的自然哲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达朗贝尔描述了他所目睹的自然哲学中的革命:“我们的世纪被称为卓越的哲学世纪……新的哲学方法的发现和应用,与各种发现相伴随的那种热情,宇宙奇观在我们身上引起的理念的某种提升——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心智的强烈的骚动,就像冲破了堤坝的江河一样从各个方向蔓延穿透大自然。”该论述反映了科学以及自然哲学的新方法(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
R.R.帕尔默认为“他(卢梭)用文学作品,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可见卢梭的文学作品,体现了
①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②人类平等的观念,推动法国大革命
③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 B.与上帝直接对话 |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 D.批判神学统治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达尔文 |
法国检查官曾在最高法院对某群体提起公诉,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据此判断这个群体的主要思想有
①唯物主义思想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③宗教改革思想 ④反对专制主义思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C.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观点完全相反 |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应属于
A.洛克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
A.民主自由 | B.社会公正 | C.社会契约 | D.人民主权 |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